为深化高校餐饮服务交流,提升厨师队伍专业技能,2025 年5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食堂厨师互派培训活动。两校相互选派多名骨干厨师进行为期2天的跨校实践交流,聚焦厨艺研讨、管理经验互鉴及特色菜品研发方向。广东省高校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李波,华南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王晓荣,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廖海雄及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一、座谈交流:共寻厨艺提升方法
座谈会上,王晓荣对本次活动表示肯定和支持,对华南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李波指出,此次活动要重点借鉴兄弟院校在菜品创新、精细化管理、团餐接待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推动两校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廖海雄表示,此次互派培训以“短周期、高实效、重协同”为原则,围绕“菜系标准化、厨房管理精细化、菜品创新机制化”三大主题展开,是难得的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好机会,希望通过跨校交流,实现两校厨师技艺互补与管理提质。
二、实地走访:探讨食堂管理举措
会后,在华南师范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陶园二楼餐厅的全流程运营场景,深入了解食堂的功能分区与动线设计。走访过程中,双方围绕食堂空间布局优化、标准化操作规范、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等核心环节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通过流程再造提升供餐效率与师生满意度。厨师团队随即入驻岗位,正式开展工作,两校厨师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分享厨艺提升心得、厨房管理技巧及特色菜品研发思路,在思维碰撞和实际操作中共同探寻餐饮服务及出品质量提升的新方法。
三、专题访谈:畅谈培训价值与成效
活动间隙,李波接受了现场采访,就互派培训的创新价值展开阐述:“本次互派培训是落实高校伙专会年度重点工作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我校探索餐饮服务升级的重要实践。”李波指出,传统培训模式常受限于时间成本与场地资源,而跨校互派机制通过“沉浸式岗位实践+面对面技术研讨”的组合模式,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效率优化,骨干厨师在不脱离本职岗位的前提下,通过“短平快”的跨校交流获取前沿经验,避免了传统脱产培训对日常供餐的影响。二是深度赋能,聚焦实战议题,通过案例复盘、操作演示等方式实现技艺精准传导。三是生态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互动机制搭建兄弟院校间的经验共享平台,为后续建立区域性高校餐饮服务联盟奠定基础。他表示,今后将以此次活动为范本,进一步拓展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推动“互派培训常态化、技术研讨专题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长效机制建设,持续为师生餐饮服务注入创新动能。
两校饮食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共同探索新时代高校餐饮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师生提供更具温度、更富特色的餐饮保障服务。